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遭遇旱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河南遭遇旱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南持续高温引发旱情,玉米地该不该浇水?
夏秋交替时节,此时白天气温均在33℃左右,有些地方会出现37℃左右的高温闷热天气。这种情况下,庄稼(特别是玉米)本身水分蒸发量就比较高,又加上土壤中水的水分不断挥发,此时,三天不下雨,庄稼地就会出现旱情。
像我们山东地区,气候状况与河南基本相同。大田农物作物主要种植的是玉米,其它黍粮谷物(地瓜、花生等)相对面积就少一些。此番高温天气,势必给一些地块带来旱情,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眼下,大部分玉米已经进入灌浆期,籽粒开始蓬勃涨发,也有一部分正值扬花授粉阶段。如果这时遭遇连续干旱,最容易使玉米棒产生粃粒或籽粒不全,甚至出现不结棒穗的现象。
种地人都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马上采取措施,引水灌溉,或开阐放水,或抽水浇灌,只要有水源,就要设法浇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秋后才会有一个好收成。
这确实是一个很纠结又麻烦的事情,干旱高温,玉米又处于灌浆期。不浇水吧,玉米收成肯定会受大影响。浇一水当然好了,可是,此期浇水真不容易,高温天气下钻到玉米地里,那滋味只有经历过的才有体验,真可谓“爽”歪歪!
有一年六月二十号左右,天气干旱,玉米正处于抽雄扬花期,农民都知道,此期玉米缺水会直接影响到灌浆正常进行,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很大影响。
明知道此时浇玉米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农民以种地为生存之本,还必须知难而上。
我本家一个叔叔就是浇了一天玉米,中暑严重,经抢救治疗不及时而去世的。家人后悔不及,五亩地的玉米能值多少钱呢!人命没了,这还有什么意思呢!唉!农民啊!
如题,河南多数农田的灌溉情况是,地头有储水井,用小型机器、水泵抽水,铺设水龙带浇灌,一节地一节地边浇边退回的方法。
玉米生长前期,因植株较矮,挪动水龙带还较容易些。现在玉米处于生长中期及后期,植株高度一般都在2.6米以上。天气酷热难耐,挪动水龙带时秸秆拌拌叉叉,十分不便,浇几亩地真不容易的。
如今,有的地方可能已实现了喷灌及地渗微喷式的浇灌方式,这样浇地尚且容易些。
个人观点,如果水利条件良好,克服困难浇一水比较好。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最好避开中午前后几小时最热的时段,注意饮水,配备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等。
如果,水利条件差,水源不足,浇一亩地需3~4小时以上的,就不要去拼命了,凭天由命吧,老天下点雨更好。即使是不下雨也不值得拿命去浇那几亩玉米,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有人就有一切。这季庄稼歉收,还有来年呢。再说了,有人可以去从事其他任何事情来挣钱增加收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人在,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不必计较一季一地的损失,从长计议,有人才是最重要的!
庄稼旱了就应该浇水。现在正是玉米扬花灌浆期,玉米旱了就会减产,据天气预报报道,近期高温无雨,旱情会继续发展。如果旱情到了严重的地步,玉米产量会大大的降低,甚至会绝收。
玉米发生了旱情,减产是一定的,为了保障玉米尽量少减产,发生了旱情,应该及时浇水。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真正创造不出来条件,只有听天由命,收多少是多少吧!农村有句俗语:“不能为了二斗芒大麦,玩死一头驴。”意思就得不偿失。
河南浇水基本上都是用小水泵,接上数节细软塑料水管,人在地里拿着水管移动浇水,这种小水泵出水很慢的,浇一亩玉米需要几个小时。三十四度的高温天气,人在两米多高的玉米地里那种感觉是可想而知的,中暑的概率是极高的。给玉米浇水尽量选择早晨或者晚上天气不是太热的时段,上午三四度的高温时段不要去玉米地里,以免中暑,得不偿失。
不需要浇水,现在玉米已到灌浆期,从表面看需要大量的水分,应该浇水才是。我为什么说不用浇水呢?我们都知道,现在玉米已完成了授粉任务,到了灌浆期,玉米茎叶已停止生长,主要任务是给玉米棒供养分,我们知道,玉米茎叶含有大量水分,本身不在需要水分,因为它停止生长了,这些水分满够玉米棒吸收的,甚至错错有余。所以旱点没关系,不影响产量,相反,如果浇水,万一遇到大风,导致玉米倒伏,倒影响产量了!
视频加载中...
玉米引发旱情,该不该浇水,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其一,早情严重,不浇水,玉米苗严重的就会枯死,轻者就会不结玉米。其二,既便旱情不严重,若不洗水,也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从以上两个方面看,河南持续高温引发旱情,要浇水,而且必顺要浇水,越早浇越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遭遇旱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遭遇旱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