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极圈连续三周3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北极圈连续三周3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近来北极圈罕见32℃高温,高温成因是什么?北极熊受此影响会走向灭绝吗?
北极圈也发烧,最高气温一度达32℃!
7月以来,北半球的热浪触目惊心!国内的就不多说了,7月14号以来拉起的高温预警就没断过。国外的话,像美国加州这样一到夏天就“高温配林火”,也懒得再提。夺人眼球的是加拿大,光魁北克,在7月上旬就热死超过70人;海洋性气候的日本,截至7月底,已有116人因中暑直接死亡。
而一向气候温和的欧洲也变成了人间炼狱,希腊雅典东南近百年来最致命的山火,逼迫小镇居民跳海逃生;英国几十年来的最长高温热浪则导致多地植被枯黄、野火不断……
但最最令人惊讶的,则是北欧三国挪威、瑞典和芬兰。其中,芬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竟出现了32℃的异常天气;同样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7月30日也测到32℃的气温。另外,俄罗斯新近冒出的两个山林大火着火点,同样位于北极圈内……
北极圈“高温”的幕后黑手居然是?
从最直接的原因上来说,一个地方持续高温主要是因为受到高压的控制。但一般情况下,高压和低压就像水流一样在全球范围内波动,不会在一个区域过久停留。然而,现在情况变得有些不一样了,简单说就是因为气候变化,北极地区的持续暖化导致了高压和低压之间的流动受阻了。
这得先介绍一个概念——高空急流(Jet Stream)。高空急流主要分为“极地”气流与“亚热带”气流,在高空中以数百公里时速由西向东吹,从而带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移动。其中极地气流的能量,主要来自南方温暖空气与北方寒冷空气之间的温度与压力差。
但气候变迁下的北极,越来越被暖化,这就导致南北方的温度与压力差变小,从而导致极地高空急流的能动力也随之变小。那么,高气压与低气压之间的流动,自然就遇阻了。而高压或低压的徘徊少动,就会导致受控地区或是长时间高温、或是持续降雨,形成极端天气。
说个跟咱更密切相关的吧,根据美国《自然通讯》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由于大规模的灌溉农业模式对气候变化有直接影响,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华北平原将会成为全球“最热地区”之一,而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北极暖化,北极熊何去何从?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气候变迁,连人类都无法阻止华北大平原不再宜居,完全依靠冰层才能生存的北极熊又能做些什么呢?任何话语都比不过画面触目,无冰可依的北极熊,饿死与溺毙居然成了常态~
饿极了公熊,不顾母熊的哀嚎,同类相残、猎杀小熊~
智人统治下的地球,早已是万千生灵的炼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谢邀。
先给大家提几个点:
1.北极圈不是极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荷兰这些国家都有位于北极圈里的领土。
2.32℃不是高温,35℃才是高温的标准。
再说说它对于北极熊的影响:
可能会让北极熊灭亡。
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的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我们国家国土面积的36.5%。
气候学家预测,2040年可能就会让这仅剩的350万变为0。而在这之前,北极熊就可能会灭亡。
灭亡的原因两个:溺水身亡、饥饿死亡。
从过去的一些纪录片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北极熊都会在5-8天无尽头的游泳下最后溺水身亡。这也导致现在北极熊在捕猎的时候往往轻易不敢下水,因为可能面对游不到头的情况。
而这一的情况对应到人类身上可能有两个可怕的结果:
1.大海啸
北极的冰山融化,水往大洋里流,而在海拔相对低的地方可能有被淹没的可能。
2.温盐环流失效
温盐环流是调节这个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手段,如果温盐环流失效了!
可能会出现低纬度地区热懵了,高纬度地区重新进入冰天雪地的恐怖场景。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今年的高温是全球现象。在我国,暖湿气流冲进内蒙古大草原腹地和新疆戈壁滩,,在欧美,暖湿气流也冲进了北极圈内的加拿大苔原、挪威峡湾、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北半球大陆上的冷空气毫无作为,几乎集体失踪。在暖湿气流的强大攻势下:
- 东北和华北出现持续桑拿高温,辽宁沈阳、本溪、大连、丹东等高温打破历史纪录;
- 日本和韩国均打破了100多年来的“国家级高温纪录”,最高气温突破40度,日本名古屋、韩国首尔、朝鲜平壤等大城市均出现了接近或打破历史极值的极端高温;
- 西欧和北欧都出现罕见的持续酷热,葡萄牙和西班牙40度以上,比利时、英国、法国35度以上,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西北部气温升到了32度以上,这其中有北极圈内的城市,为历史罕见;
- 波罗的海都被晒成了“热海”;
- 美国和加拿大今年的高温也不逊色,美国死谷最高气温一度达到52.8度。
据欧洲气象网站,波罗的海局部海温已达26度
据NOAA监测,近几天北欧地表温度巨幅偏高
这次极端高温的直接原因,是夏季风偏强、副热带高压偏北。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大幅北抬到华北甚至东北,且经久不退,成了事实上的“温带高压”;在欧美,情况更加极端,北美副高一度控制整个美国本土和加拿大南部,而北欧的北极圈内出现了象征副高势力范围的“5880线”(实际是阻塞高压)。正因为此,副高控制下的高温区也就来到了北方,副高南侧的台风带也跟着向北,连续抛出两个台风登陆上海。
7月31日副高和主雨带位置,可见主雨带已经到达新疆
副高为什么会这么北,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吗?如果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是不是以后每年都要这么北,北方高温会不会成为常态,季风水汽会不会经常进入新疆,西北戈壁滩会不会变成塞外江南?
今年副高这么北还是个例,和全球变暖可能有关系,但关系不直接。今年副高这么北,主要还是异常的海气形态引起,尤其是低纬度的印太齿轮、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的过渡状态,以及高纬度的北大西洋三极子。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今年低纬度的海洋--大气状态,有利于夏季风偏强,让暖湿气流跨越式北伐和副高持续北抬提供原始的动力;而中高纬度的海洋--大气状态,有利于西风带整体北缩,也有利于在欧洲、我国东北和日本海附近形成西风带暖脊,吸引副热带高压在这几个地方维持。
今年南海季风偏强
因此,今年的异常高温,和北半球环流异常有关,但和全球变暖关系不是很直接,因此这种事情不会年年出现,北极冰川也不会立即化光。但是,北极熊确实因为人类活动大幅减少,需要我们爱惜保护。
我想这是气候变暖的又一个例子,北极圈附近都能有32摄氏度了。
我在digital journal找到了相关的报道,应该确实有这么高的温度,不过发生的地点并不是北极的冰盖,或者北极圈的深处,而是北极圈边缘的挪威。
上面是7月31日挪威的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到有的地方已经超过33度了。
上一次挪威温度超过33度还是2010年,这次达到了33.2度,创下了新的高温记录。放个地图来让大家感受一下挪威和北极圈有多近:
这些年一直有人鼓吹「全球变暖是个骗局」,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建设性的。温室气体在理论上已经被证明是可以增加地球平均气温的了。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减少了地球向外辐射的热量,像一个大棚一样把地球包裹了起来,让地球成为一个温室。
相关的数据也非常确凿,全球平均气温与二氧化碳浓度高度相关,而高温本身又不会产生高二氧化碳。所以最合理的推测就是这近一个世纪的升温是人为的。
当然,大家也不需要太过于紧张。首先一个,就是这里的高温时在陆地上的,陆地本身的比热容就比水低,容易升温;其次还有洋流的影响。北极圈深处还是没有这样的高温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极圈连续三周3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极圈连续三周30℃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