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俄元首将会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美俄元首将会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特朗普与普京7月16日的美俄领导人会晤选择在芬兰举行?
芬兰与美俄关系都比较密切,外交中立,双方都容易接受
实际上,这不是双方第一次会晤,普京和特朗普之间的“双普会”,第一次是去年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进行的,双方举行了2个小时的单独会谈。但是这次“虚假的兄弟情义干杯”之后,双方关系却急转直下,仅一个月不到工夫,美国就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驱逐俄罗斯外交机构。再后面就是英国双面间谍中毒案、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等一系列外交冲突,可以说是这次会见给双方都留下非常负面的印象。
上次是因为G20峰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也可以理解为例行性会晤,而今年G20峰会是要到年底的11月30日放在阿根廷举行。所以现在要进行峰会,交换国际问题意见,协调利益矛盾,就只能进行针对性的外交峰会,这方面会见场地安排就要讲究了。
国际惯例上,在谁的地盘上进行和谈,就差不多被认为对方低头认怂,举办地最好是个酱油国,不会对双方施加影响,如果是个第三方大国的话,就容易被认为大家都听这个大国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举行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实际上早在1942年,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向丘吉尔、斯大林和常凯申发出邀请,到美国纽约就战争局势和战后安排进行会谈。虽然大家都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是其他人都表示拒绝,没空。罗斯福在接连邀请三次后明白这样行不通,最后提议放在埃及开罗。一方面开罗那地方距离各方位置都比较近,谁跑的距离都差不多,没有特意见谁的意思,另一方面埃及当时是属于英国的保护国,给足英国面子,北非又是美英盟军一起打下来的,美国人也过得去,所以丘吉尔就接受了。
不过由于苏联当时由于跟日本签了互不侵犯条约,所以不方便到开罗与常凯申一起出现,所以斯大林同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单独会晤,因为当时伊朗是英国的控制范围,苏联又在伊朗北部有驻军,各方都可以接受。
作为外交历史的重要典范,这些国际会议可以看出举行外交峰会的一些原则,这也是为什么朝美峰会要放在新加坡举行。同理,芬兰这个国家,国力较弱,属于的对双方无害的酱油国。外交中立,双方都可以接受。
历史上,芬兰曾被沙俄统治,但是沙俄帝国是从瑞典手里夺取了芬兰,而且对芬兰的统治非常自由,给予芬兰极大的自治权,芬兰不仅宗教、语言、教育完全独立,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宪法、货币和关税自主权,芬兰对于沙俄的敌视并不强烈。
沙皇俄国瓦解之后,芬兰获得独立,虽然芬兰与苏联在1939年的苏芬冬季战争中大打出手,但是芬兰非常聪明的,在苏德战争中,有限的与德国合作,特别是列宁格勒战役期间,没有围死列宁格勒的补给线,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做法,为双方后续和解留下前提。当然弱小芬兰能在北极熊的熊掌下坚持独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能打,不管是1939年苏芬冬季战争还是1944年卡累利阿地峡战役期间,虽然芬兰最终寡不敌众,但是都给苏军造成自身几倍的伤亡。图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狙击手,苏芬战争期间击毙542人的芬兰“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二战后,芬兰以不与苏联对抗,不加入北约的条件,获得苏联承认的中立地位。冷战期间,芬兰的军事装备都甚至一半采购西式装备,一半采购苏式装备,执行非常严格的中立政策。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整体势弱,虽然芬兰加强了与北约的军事合作,但也始终不谋求加入北约,可以说是芬兰的政策非常聪明,也让俄罗斯非常满意。芬兰空军装备的米格-21比斯型战斗机
所以两者音速综合来讲,芬兰是最容易被俄美双方接受的国家,国力较弱,典型的酱油国家,不会影响双方会晤。同时整体政治和文化上属于西方国家,但不反俄,奉行严格的中立立场。
对我来说,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70年代美国和苏联签署的赫尔辛基协定。在美俄冷战进入到最高峰的时候,赫尔辛基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美苏可以充分谈判什么是可以协调的,什么是不可协调的。
当时,双方谈判的主要是一些处理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一些形而上而又总括性的内容,包括对主权的尊重,对民族自决的尊重,对苏联在东欧势力的尊重等,都是一些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也就在此之后,我们看到美苏围绕核武器和中导的谈判开始进行。实际上,美苏关系在经过紧绷之后,在赫尔辛基之后进入了协调和谈判的节奏。美俄这次选在赫尔辛基,恐怕也有对这一段历史的记忆。而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的出台,也使得美俄的战略竞争再次浮上水面。美俄有必要就这一战略问题展开探讨。
但也有人对赫尔辛基的评价呈比较负面的态度,它给了美国干预东欧更大的抓手和可能性,直接导致了后来东欧剧变的发生。而从现在俄罗斯的能力来看,和当时的苏联有很大的差距,美国不会主动做出过多的让步。而普京恐怕也保持一定的谨慎,试探特朗普“想要什么”,并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毕竟,这是目前的俄罗斯与美国叫板的最大筹码。
美俄虽然有摩擦,但是两国仍是正常的外交关系,特普二人的会面为何选择在赫尔辛基?
最近半年来,美俄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急转直下,尤其是美国2月公布《核态势评估报告》和普京3月的国情咨文显示两国的核政策均有明显松动迹象,可谓是剑拔弩张,让人感到新冷战的气息。所以,这次会晤对于美俄两国来说无论是实质意义还是象征意义都很重大,其不仅仅是两国关系的问题,更关系到世界和平。关于美俄首脑会谈为何选择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我在之前的问答和文章中提到过。
(普京与特朗普)
首先,芬兰这个国家并不是北约国家,在冷战时期就被视为苏联和北约的缓冲地带,算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中立国。在这个即跟俄罗斯有临近,又属于西方的国家举行美俄首脑峰会再适合不过了。
(赫尔辛基)
其次,美国与前苏联/俄罗斯在赫尔辛基举行首脑峰会并不是第一次,在1990年美国总统老布什与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及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俄总统叶利钦,都曾在此地举行两国首脑峰会。这是一个有美俄会晤传统的地方,而且解决的都是棘手问题。前者讨论的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者是俄罗斯经济危机和车臣问题。
(赫尔辛基 两次峰会)
最后,行程上方便,特朗普本月11日-12日是北约峰会,而13日-15日刚好访问英国,顺便去苏格兰打高尔夫球享受周末假期。16日正好世界杯结束,普京忙完后,两人在一个行程都不远的赫尔辛基举行首脑峰会。
(特朗普,梅,普京)
结语
关于这次峰会美国国内有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媒体和舆论都在唱衰,民主党和共和党反特朗普势力甚至呼吁取消峰会。“沉寂”了一段时间的“通俄门”调查小组又开始有了大的动作,起诉了12名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官员。从这也可以看出美国国内“反俄情绪”的根深蒂固,并且利用这次“美俄首脑会晤”向特朗普施压,考验他的“政治正确”,逼迫他对俄采取强硬立场。特朗普之所以一直声称自己的对俄政策绝对强硬意在为自己所谓的“通俄嫌疑”进行辩解,因为阴谋论在新闻自由的美国确实有市场,他不得不防。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来自谷歌,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俄元首将会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俄元首将会晤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