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百万年薪招应届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百万年薪招应届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应届毕业生靠什么拿百万年薪?
日前,一封来自华为总裁办的邮件快速走红,邮件表示,华为要用顶级的挑战和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今年要从全世界招聘20~30名天才少年,未来会逐年增加。在媒体的层层追踪下,8位天才毕业生已浮出水面,专业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自动化等,他们大都拿到百万级别的年薪,最高的两个年薪分别是201万和182万。事实上,相比于华为本次招聘的战略深意,大家更感兴趣的是百万年薪,要知道,普通的应届毕业生第一志愿只是先找到工作,他们不得不忍受漫长的成长期,忍受来自高层主管的情怀,显然,平庸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我们不仅不清楚:一个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可以毕业即能拿到百万年薪,而且也不太清楚,拿到百万年薪之后,又该如何管理,如何正确地花出去?
截止到目前,华为的高薪策略是有效的,任正非提倡员工艰苦奋斗,也提倡同员工分享红利,他坚定地认为:只要钱给到位,不是人才的员工,也会变成人才,于是,平均年薪78万的华为正吸引着来自全国最顶尖的通信人才,而他们的HR部门也是非常厉害的,仅仅2个小时的时间,就能从100人里挑选出两个合适的人选,碰巧,这两个就是通信专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显然,精英策略、高薪策略适用于华为和一帮天才学霸,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和个人,有时候,唐突的百万年薪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并不好消化。
高薪策略,什么样的贡献值100万?
百万年薪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来讲,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真正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人工作了十年、二十年、一辈子都拿不到百万的年薪,所以,高薪酬背后一定是有着某种“极致”的东西,如华为招聘的少年天才,从事的领域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而且都是对基础性科学做Deep Dive的人才。要知道,这些学科正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华为的发展战略,加之,在某种程度上,华为此前没能保留下同等级别的人才,华为博士的离职率高达27%,对于一家极度重视人才、有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此外,受惠于掌舵者任正非的贫苦的童年经历,华为一直采用“同合格员工分享利润”的策略,超高的平均年薪,让华为的offer成为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但谁都知道,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工人需要创造出企业的利润和自己的工资,也就是说,那些年薪百万者,势必要给企业创造出同等的价值,所以,他们从事的工作一定是朝阳领域,研发的产品一定是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如高精度机器人普及后,将会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争前恐后地涌入该领域,同时,年薪百万者的技能一定具有显著的“稀有性”,这个稀有性一定是凌驾于普罗大众之上。举个例子,爱因斯坦研究出来的相对论,法拉第弄出来的电磁感应定律,普通人根本无法完全理解,而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工智能算法、光刻机制造、基础能源开发也远非普通人能够消化的,所以,百万年薪的应届生,基本上是理科生,而且是那种具有天才气质的理科生。
相比之下,文科生大师如马克思、孔子研究出来的东西,普罗大众都可以理解,有些道理仅仅用初中的知识就能融会贯通,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物质决定意识之类的,没有什么逻辑深度,只要照着做就行了,而文科生要拿到百万年薪,势必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如贾平凹、二月河都是百年一遇的文学天才,尚且需要等到不惑之年,收入才快速成长,年度版税也能达到百万。当然,也有一些年轻的文科生,不甘寂寞,无法忍受漫长的创作路程,只能瞎编《小时代》或者去装导演……
总之,年薪百万看似光鲜,但背后一定有着某种极致的东西,而且持有者还要连续不断地努力,以维护之,这实在也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过程。
成功偶像单一,年薪百万值得追捧吗?
有人说,中国人活得太干瘪了,非常地不立体,因为社会只提供了单一的价值标准和成功偶像,也即:谁有钱,谁就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华为的总裁信件一遭曝光,就快速引发关注,大家的焦点就是“百万年薪”,而非企业经营和未来战略。显然,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唯有金钱,才能更容易撩拨起人们的兴趣,但如前文所述,年薪百万的毕业生一定是稀有的,一定是有着特殊天赋的一小撮人,未必适合大多数人。
健康社会的财富分布应该是椭圆形的,金字塔顶端和最基础的底端都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应该簇拥在中间的部分,过一种“吃喝不愁、有钱又有闲”的生活。笔者可以断定,那些拿到年薪百万的天才少年,大都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有钱是自然,但有闲散时间,有Quality Time就非常难说了,所以,高薪策略在特定的环境中,有其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显然不可能在全社会推广,也不宜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这只会加重年轻人的浮躁情绪,要知道,当被同龄人甩开时,绝大多数人是追不上的,而是快速地陷入焦虑,况且,高薪策略之于企业的整体经营只能算是奇招,而非常规手段。事实上,成功、健康的大企业都有着等级森严的晋升制度,这些制度看似僵化,却对普通的毕业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企业通过密密麻麻的台阶观念,促使年轻人持续地奋斗,动辄二十级的晋升台阶,足够一个人奋斗一辈子了。其实,聪明的企业只会给予员工“合适”的钱,一方面从自己经营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他们必须保存好“员工向上的空间”,况且,如何驾驭金钱,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天才无关,和社会经验之积累有关系。
应届毕业生年薪百万,这是天才不寻常的路,是卓越企业的局,普罗大众、普通企业更应该向往一条“合适”的奋斗之路,把中产阶级壮大,把贫富差距缩小!(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1、靠当大老板的父母,小老板还不行😂
2、学华为今年招的博士生那样,自己成为牛X的博士生,然后进入大公司。其实也不用博士生,硕士也够,只是努力做个一两年,在大厂中年薪百万也是很有可能的
请问华为百万年薪的博士应届生,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华为愿意给那么多?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对2019年应届博士实行年薪制,最高达201万,说明任正非求贤若渴。
任正非对天才很关注。任正非以前就经常提起一个俄罗斯年轻数学家,突破3G技术。目前,华为处于历史重大关口,任正非又把人才支持提到新的高度。华为总裁办邮件显示,华为今年将招募全世界二三十名天才少年,并逐年递增,激活华为的组织与队伍。落实举措很快到来,8位2019届应届博士生实行年薪制,最高201万、89.6万起。
年薪制博士生的本事。年薪制方案显示,钟钊博士最高,年薪182万至201万元,贾许亚、何睿等博士相对较低,但年薪也达到了89.6万至100.8万元。钟钊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自动化研究所2016级博士生,硕博期间多年专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一路苦熬。 钟钊得益于自动化、人工智能热门领域,薪资本身就高,但是像华为给这么多,也确实少见。贾许亚清华大学,本科直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了2018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优秀技术课题奖一等奖。其他人不展开说了,共同特点:一是身在名校。如清华、北大、中科院、港科大等。二是出自名门,导师都是某方向技术领袖,名师出高徒。三是研究课题集中于操作系统、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
华为抢人说明什么。第一,以前名校技术高材生,很多会选择出国到国外科技大公司就职,任正非把顶级人才留在华为、留在国内,对华为与中国制造都有益处。第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任正非的高薪必然会换来年轻科技人才在最具创造力的年龄做出惊人的贡献。第三,华为的薪酬不管是否极端,至少体现了知识的价值。第四,知识改变年薪和命运,华为的做法激励广大在校生努力成才。第五,华为在科技企业中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科技与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相信会有一拨公司跟进。第六,华为提升了学生研发的积极性,产学研就是为了用于实体经济、为了就业,没有目的的在校研究是脱节的。任正非的用人观对教育是有影响的。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谢谢邀请。今天,华为任总求贤若渴的新闻又刷屏了!不过,个人在阅读了这份邮件之后的结论是:对这8位博士来说,放在华为这样一个公司,这个薪酬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高!
首先,大家了解下这8位博士的背景。
看到这份名单的时候,估计大家的注意力都被200万的年薪给吸引了,却没有注意到这些人的学历全部是博士,而且他们全部是名校毕业,比如中科院大学、清华、北大、香港科技大学等,无一不是国内乃至亚洲的顶尖高校,这些学校毕业的厉害的博士年薪百万本就不稀奇,再加上这些博士的专业领域普遍是人工智能、自动化、通信、计算机操作系统等风口领域,两者叠加起来自然收入只会更高。
其次,华为公司员工收入本来就高。
据媒体报道,2018年,华为员工平均薪酬高到70万,尽管华为倡导狼性文化,倡导996,但是至少说明在华为这样的公司,年薪百万并不是多么稀有,那么作为任总看中的“全球天才少年”级别的这些博士们,华为至少肯定也要给出远超平均薪酬的待遇吧,如果这么理解的话,放在华为公司这样一个大环境里,这些人的待遇还算高么?
第三,华为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的企业,人家对标的世界级的公司
任正非曾经在多个场合提到,华为要与美国公司争夺人才,针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开出比google这样顶尖的公司更高的薪酬。所以,我们觉得他开出的薪酬高,任总恐怕不是这么认为的,既然中国科技要崛起,就离不开人才这一个关键因素,华为在全球有26个研发中心,各类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千人,华为凭借一位俄罗斯籍的天才少年的算法,在5g应用领域领先全世界的故事大家都看过,但是背后呢?则是华为在人才领域的大量资金投入。
第四,牛人在哪里都牛,别看到人家拿高薪就羡慕嫉妒恨
这8位博士,即便是不进华为,到大学里搞科研,待遇一样不会差。现在国内的大学抢人也很疯狂的,我有一个本科时候的同学,去美国读的博士,在美国期间,发了很多篇高质量的论文,结果在29岁的时候,回到国内,直接做了某C9高校的教授,学校给房给钱给实验室,围绕他组建团队,给他招聘的助手副教授都是年薪百万,所以说啊,牛人到哪里都牛。倒是华为招的这8位博士,将来当然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他们本人来说,未必是合适的,因为华为的体系里,很多人可能只是重要的零件而已,如果这8位继续留在高校搞科研,未必不能成为各自领域里顶尖的科学家。
所以说,作为普通人,我们仰望的是他们的高薪,而他们追寻的可能是自己的理想。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顺位第一位的钟钊是我师兄,但不是同一个老师~
钟钊师兄一作论文有8篇,但不是同一级毕业所里最多的,院长特别奖也是另外一位师兄。所里今年毕业生代表也是另外一个师兄。
我们还有其他很优秀的师兄师姐去到其他地方开展科研工作,钟师兄是最火的一位,因为华为把薪酬公开了。
至于什么工作可以实现这么高的薪酬,其实很多岗位和工作都可以,只是华为需要高调的宣传来为以后吸引人才,效果还是蛮明显的。
谢谢邀请,
华为对于人才的重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闻名的,当然不是每个博士都能在华为拿到这种薪水,在华为是收益就看产出,如果产出比给的要多也会主动给涨上工资,但不是的随便一个博士就能拿到这个薪水,这次华为招了8个博士,年轻都在30岁左右,而且属于在专业里面的佼佼者,这华为之所以把招收博士弄得名声这么大,主要还是产生一种联动效果,主要还是宣传的作用,毕竟华为公司博士的离职率还是非常高,很多博士进了华为之后觉得没有用武之地,有点类似于谷歌当前招收了一个博士做前台性质的工作,虽然工资待遇非常的高,最后也是选择了离职,英雄无用武之地。
所以这次华为应该对于这块有了充分的准备,华为其实也从各地招收顶尖人才中尝到了甜头,很多关键技术的突破就是这些高材生给做出来的,有了这些经验华为对于技术人才追求还是一如以往的疯狂,华为强在技术商业转化能力,任正非老爷子在采访的时候讲到,华为公司并没有很大的发明,主要在这些新的技术点基础上完成了商业转化,这点也是国内很多企业比较擅长的,在某些技术基础上行打造一个产业的能力。
前些日子美国著名的媒体人在和任正非谈话中讲到美国在新的技术创新上能力很强,但不太愿意将一些技术转化成产业模式,毕竟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支撑,美国一般喜欢申请了专利只是拿专利的费用这样子能够赚取前期的钱,后期产业赚钱主要就是经营者来做了,华为对于先机的东西从来都是双手欢迎的态度,华为在5G,芯片上快速的突破靠的就是人才的累计,加上合理的管理,现在很多在校的大学生都以能进入华为公司作为一种自己的荣誉,但高待遇需要高额的付出,华为的加班文化在业内也是非常有名的。
在通信行业华为基本上把之前的巨头的优秀人才给收罗了,而且还在不断的加大对人才方面的投入,很多人感叹如果中国多拥有几个华为公司将会提升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全球只有一个华为公司,只有一个不可复制的任正非,看似给高薪公司一旦高效产出就不是那点工资相比的,未来科技的竞争关键点就是技术人才。
进入华为公司都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适应华为的工作文化,很多人在里面坚持不到一年就走人了很多部门压根不让上网,对外打电话也不能超过5分钟,总之没有那么自由,一旦适应了这种文化能力够了还是能很快的在里面展示其自身潜力,高水平的人员在项目组里面能够极大的提升整体的进度的推进能力,任何一个人才如果发挥出其岗位职责一定能够产出就不是工资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在招揽人才以及人才管理方面华为公司的确有过人之处,希望能帮到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百万年薪招应届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百万年薪招应届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