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灭日军150多万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歼灭日军150多万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亮剑中政委赵刚150米连开三枪击毙三名日军机枪手。很困难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对什么人来说。
如果赵刚只是普通士兵,150米3发3中,又是在激战中,是非常牛逼的。
但如果赵刚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神枪手,150米3发3中还是完全可能的。。
很多人电影看多了,认为二战期间的交火,就是一发子弹击毙一个敌人,无论距离远近。
很多人不知道,解放军长期将射击距离定为100米。
为啥?
采用机械瞄准具,在200米距离上准星已经比标准的半身靶要大了,射击基本就是依靠感觉了。
况且,就算你瞄准的很厉害,只要手稍微一抖,就不可能击中200米距离的靶子。
即便是今天要求最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求450多米精确射击考核,但自动步枪是要配备瞄准镜的,不然也不可能有效击中。
大家算一算,赵刚打的是150米的敌人机枪组,肯定是趴着甚至蹲着的。
也就是说,敌人其实比靶子还小,射击难度更大。
其实,如果说赵刚是比较优秀的射手,采用精度较高的步枪,仔细瞄准以后一枪击毙一个敌人,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要说连续三枪打倒三个敌人,难度就很大,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更别说,赵刚是随手拿了一支枪,三枪都击中敌人的脑袋,更重要的是敌人还在移动,实战中这根本就不可能。
电视剧而已,有些夸大很正常。
其实,赵刚还有更牛的:他说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将敌人暴头,李云龙听了半信半疑。赵刚用一支三八式步枪稍加瞄准,就准确的命中了500米外的敌军炮手,李云龙看得目瞪口呆,从此对赵政委是心服口服。
三八式步枪的精度射程为400多米,再远的话子弹就有明显偏差。
原则上来说,500米距离不用光学瞄准具,一枪击毙敌人的可能性极低,甚至有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感觉。
即便是视力极好的人,500米距离看敌人就非常小了,用机械瞄准具进行瞄准难度非常大。
二战中,狙击手的作用并不大,充其量只是特种作战,骚扰敌人,瓦解士气而已。
我们以柳德米拉为例,这个苏联女狙击手宣称狙杀309名德军,但德军仍然她最多击毙了几十人。
且不谈战绩真假,就算真的击毙309人也不算什么,对德军来说一顿炮击也能造成这种伤亡,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任何一次冲锋,都会损失这么多人。
而且,这些苏军狙击手均是使用专业狙击步枪。
大家注意,电影《兵临城下》的瓦西里第一次用的是没有瞄准镜的步枪,他只能保证在100米内射中敌人头部。
很多人不知道,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最初战绩非常不好。因为他的步枪就没有瞄准镜,远距离射击瞄准困难,还要计算提前量。
实际上,张桃芳的狙击同二战期间是不同的。二战期间狙击手往往相距四五百米以上,远距离狙击。
而官方记录:张桃芳的射击距离多在400米以下,100、200米的不少。较远距离如800米的仅有寥寥数次,且成功次数不多。他所在的位置是上甘岭597.9高地(即美军的三角高地)上宽度约30多米的班阵地,共有五处射击位置。他回忆的四次狙击经验,四天各打死(中)一名、三名、两名、一名。每次目标的警觉性都不低,或不定向不定时地观测,或有惑敌闪躲的动作,更布置有假人。他都需耐心等待。 他遇见至少一名狙击手(虽不清楚有无使用瞄准镜)尝试反制他。
可见,张桃芳大部分狙击就是一二百米。
而即便是张桃芳如此优秀的射手,在32天内射击442发毙敌214名,也就是一天平均射击13.8发毙敌6.68名,命中率48.4%。
试问,狙击高手张桃芳尚且只有48%的命中率,赵刚是什么来头?
后羿转世?
我以一个步枪手的身份负责任的来说,如果在150米开外无依托用三发子弹,消灭三个敌人(并非目标靶)的概率,是10%的命中率。如果在100米之内命中概率是50%。如果60米以内,命中概率是90%-100%。这还不包括战场环境,如移动位置、烟雾、灰尘、各种障碍等等。
而我说的以上内容,是用56式半自动步枪做比如,此枪精度肯定比三八大盖精准。
真实战场环境消灭一个敌人并非那么容易,能用1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战士了,敌人站在那不动让你打吗??你认为现在电视神剧可信吗??一次战斗消灭三个以上敌人可以立功了。
150米三枪干掉三个敌人,真不是一般地难!
许多人可能看电影看多了,影视剧中神枪手简直是扎堆出现,射中人已经不过瘾了,要打中飞行中的麻雀、几百米外的苍蝇才算厉害。
但在现实中,神枪手一直是稀缺的。与我军庞大的士兵基数相比,神枪手出现的机率并不高,很可能几百人中才有一个。
一、神枪手始终是极少数人
我们现在看军事节目,经常会有我军的狙击挑战种种不可思议的射击表演,例如子弹击中刀刃被分成两半,例如子弹击中几百米外的头发,在极端天气下准确击中目标,等等等等。
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确实称得上神乎其神,人类的射击技术居然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然而我们要看到,这样的神枪手,全军能有几个人?这些都是我军中最顶尖的射手,站在射术巅峰的极少数天才,根本没有大批量产生的可能性。
这些精英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的部队士兵。首先,这些精英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子弹喂出来的”。寻常的士兵哪有这样的条件?有些部队就是新兵连打个几发子弹,每年训练时打几发而已。就算有天赋,也需要用子弹找到感觉。或者说,激发天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射击量。
再者,以部队的兵种设置和战备执勤分工,有几个士兵可以不用做别的事,整天研究射击技巧,能够每天抱着枪打?专门从事狙击射击的分队,一支部队能有几个人?
最重要的是,现代战争条件下,狙击手的作用并不大,许多影视作品过于夸大了狙击手的作用。
二、神枪手确实是一种天赋
许多人相信“勤能补拙”,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觉。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长年累月的研究,确实可以比普通人更厉害,但他们和天才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永远是这1%。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怎么都做不到。
神枪手需要什么天赋?过人的眼力?稳定的心理素质?极端的专注?善于捕捉时机的本领?好像哪个都需要,但即使全都具备了,也未必能够成为神枪手。决定一个人天赋的因素,永远无法量化出来,也无法知道产生这种“特质”需要哪些因素。
同样是射击,有的人第一次摸枪就能够发发命中,有的人找个几百发子弹仍然找不到感觉,这种差距付出再多的汗水都无法弥补。
李云龙枪法好不好?当然好了!一枪能够干掉日本骑兵联队联队长,可他离赵刚,仍然有着差距。李云龙是在长期的战争中练出来的枪法,靠的是经验和积累,可离神枪手赵刚,依旧有差距。
还有一个可以对比的例子就是掩护李云龙撤退的王喜奎,同样是枪无虚发,轻松干掉了几十个鬼子,但也离神枪手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150米外击毙三名日军有多难
150米名准确击中日军,而且全部是头部,不是困难,而是非常难。
首先,这把枪并不是赵刚的“专用枪”,他只是随便挑选了一支步枪而已。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在部队都是专人专枪,自己的武器自己维护、保养、使用,因为每个人的射击习惯不同,这样才能够保证射击效能。
有经验的射手,在用不熟悉的枪射击时,第一枪往往是用来标定射击的,一般打个两三枪就基本上摸清这把枪的弹着点了。能够拿别人的枪首发命中,这不仅仅是天赋好,而是天赋极其出色了。
此外,我军当时并没有制造步枪的能力,士兵装备的步枪都是缴获伪军和日军的,基本上都是汉阳造老套筒、三八大盖等。在战争时间这些步枪发射的弹药量,早就超过了枪管的理论寿命,例如膛线磨平、枪管变形、强度下降等,根本无法保证射击的精度。
在残酷的战争中,一把枪不知道有多少人使用过,枪的状况根本无法保证。有时候步枪被当成棍棒使用,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也就是说,赵刚拿着一把老旧、不知道状况的步枪,连续击中了日军头部,李云龙能不惊讶吗?
结语:许多人可能觉得150米没多远,打中人也不稀奇,其实只要自己去试一下就知道了。
在许多连队,最简单、最入门的卧姿有依托100米精度射,用着比汉阳造先进得多的562、56、81,5发子弹打不到40环的大有人在,可见精度射有多难,150米外的人,在瞄准具中看起来,其实就那么大一点儿。
况且,赵刚所用的步枪,是一栓一射,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剧中还有比赵刚更厉害的,楚云飞曾经用手枪射中麻雀,这可比赵刚厉害多了。
楚云飞也曾经用一支步枪干掉了叛变的钱伯钧,钱伯钧连枪都没有抽出来就被击毙,可见赵刚的“快枪手”真不是吹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灭日军150多万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灭日军150多万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