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的歼击机名字为什么从歼6开始?
准确的说,中国空军的歼击机命名是从歼-5开始的,那么歼-1到歼-4哪去了?其实,我国,从歼-1到歼-20都有,一个也不缺。只是歼-1到歼-4不是官方代号,只是部队里的称呼。
【歼-1】
举例说明,歼-1便是苏联拉沃奇金设计局在二战之后设计的拉-9战斗机,即“La-9”,这款活塞式战机于1946年6月试飞成功,并于1947年装备苏联空军。拉-9战斗机继承了拉-7的气动布局特点,采用了全金属结构和层流翼形。
中国也于1950年的中苏蜜月期间得到了苏联援助的拉-9战斗机成品机型和技术,中国从苏联进口了第一批129架拉-9螺旋桨战斗机,从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独立第一驱逐机大队开始装备拉-9战斗机。但由于拉-9装备量少,且很快就退役,所以中方仍然沿用苏联的战机称谓。
【歼-2】
至于歼-2,就是苏联的拉-9后续机型拉-11,这也是苏联研制的最后一款螺旋桨活塞式战机,从1947年到1951年一共在苏联空军装备了1182架,和拉-9相比,拉-11并没有太多改进,主要变化是增大了其燃油储量,增大了航程。
拉-11即歼-2,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拉-11奔赴朝鲜半岛,参加了朝鲜战争空战,并与美国空军的F-86战斗机交火,但损失较为惨重。
【歼-3】
歼-3即大名鼎鼎的米格-9战斗机,这也是苏联在研制拉-11螺旋桨飞机后研制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其中参考了很多来自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空军梅塞施密特Me-262的技术成分在内。米格-9生产了大约610架,由于当时国民党空军在建国之后仍然不断对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发动空袭,故苏联出口了少量米格-9给中国。但米格-9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所服役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更新式的战机所取代。
【歼-4】
歼-4是苏联一代机中的代表作:米格-15的中国称呼,作为后掠翼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的出现无疑让英美两国感到吃惊,因为当时美国空军还在使用二战时期较为优秀的P-51“野马”战斗机,所以米格-15的服役使得美国也开始在朝鲜战争中投入新式的F-86战斗机与之对抗。
米格-15产量惊人,全世界范围内算上仿制的一共生产超过13000架,中国也进口了3批次的米格-15,总数量大约在2000架次上下。这些所谓的歼-4也成为了新中国建国之后空军的“顶梁柱”,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才全部完成退役。
以上机型中国没有做到仿制和自主量产,尤其是歼-4,中国数次仿制都没有成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制造的喷气式飞机和命名,都要从歼-5开始算起。
【歼-5】
歼-5曾经被称为56式战机,仿制的是苏联的米格-17战机,自此之后我们才实现喷气式战机的自主量产。歼-5的原型机在苏联政府的建议下,由沈飞开始试验仿制,并于1956年7月19日成功完成仿制米格-17的首飞,而事实上歼-5的命名称谓是存在的。
【歼-6】
歼-6即59式战斗机,仿制的是苏联的米格-19,歼-6也是我国自主生产的首款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从1964年开始交付人民解放军空军使用,但直到2006年才正式退役,退役4年后才被移除出空军编制序列。
著名的歼-6飞行员高长吉,击落国军中校张育保的RF-101,这张照片曾登上《人民日报》
可以说我国空军的发展是从苏联模式中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走的是“从进口、到仿制、自主研制再到如今的出口和领先世界”的大路,之后的“歼几”型号由于名声较广,不再做多余介绍。之所以从歼-5歼-6才开始命名,还是因为空军具备一定影响力了,才会“另立门户”,歼-1到歼-4的命名方式并不够严谨,因为这只是空军内部的称谓罢了。
先纠正一下,我国战斗机编号是有歼-5的,产量还不小,是仿自苏联米格-17!
歼-5的确是我国第一个战斗机编号,那么歼-1~歼-4去哪了呢,军迷估计都琢磨过这件事,事实究竟如何,笔者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考察我国的军用飞机编号,会发现一个现象,不论战斗机、还是其他作战飞机,编号都从“5”开始,譬如歼-5战斗机,轰-5轰炸机,强-5强击机,直-5直升机、水轰-5水上飞机,是不是说上头一开始定的规矩就是这样,所有类型的作战飞机编号,都从5算起?
这规矩还真的有,从最早出现的“歼-5”开始,可以说这一不成文的约定就是由“歼-5”而生,但“歼-5”为什么从5开始排,却另有原因。
我国早期战斗机的命名,并不是“歼-X”,而是用年份来命名为“XX式”,歼-5的早期名称为“56式歼击机”,相应的歼-6曾称“59式歼击机”(这还藏着一个59,挺意外吧)、歼-7曾称“62式歼击机”,但后来空军型号名称统一改为“字-X”,陆军则一直保留原来的命名方式,如59式坦克、63式装甲车、05式自行榴弹炮等。
在改名过程中,“歼-5”这一型号的来历众说纷纭,有说法是借“从无(五)到有”的谐音,也有说是从“56式”的年代数字而来,其实最靠谱的解释还是:
空军战斗机的编号,从1开始,剔除避讳的3、4,排到“56式”正好是第三个。
那么1、2又是什么型号,歼-1其实是我国第一型喷气式战机——歼教-1,可惜后来没有投产。
歼教-1喷气式教练机,先后生产过三架原型机,但性能不太理想、没有投产
1号之后是2号,歼-2是沈飞准备仿制苏联米格-15的一个项目,但后来苏联很快推出了更先进的米格-17(就是米格-15的改进型),沈飞也转而开始仿制米格-17、并定型为“东风101”(这是沈飞的命名,空军一开始批的编号就是“56式歼击机”,后来统一编号时才改为歼-5),歼-2自然就被放弃了。
志愿军米格-15战斗机,我国原打算仿制,后来改为仿制性能更先进的米格-17
我国的战斗机编号规律就是这样,未投产型号占用编号的情况一点也不少,除歼-2(米格-15)外,还有歼-9(三角翼截击机,竞标时败给歼-8),歼-12(世界上最小的超音速战斗机,未投产),所以歼-2这个型号的确存在过,并不是一种凭空臆想。
那么后面的3号、4号呢,也有未定型投产的型号吗?
其实,空军战斗机编号里的3、4一直都是空缺的,这倒不是迷信,各国空军都有一些自己的讲究,并不奇怪。
歼-12,是“空中游击战”思想的产物,世界上最小的超音速战斗机,航程偏短
不信看一看空军的战斗机序列,未投产的用括号括起来,(1),(2),5,6,7,8,(9),10,11,(12),15,16,20,这里面17~19是保留编号,歼-20直接跳到20所以才空出来的,但是3、4就根本没有,是吧!
至于网络上的歼-13、歼-14传言,笔者只能说,有原型机吗?
歼-2、歼-9和歼-12可是有正式立项、甚至造出过原型机的,而所谓歼-13、歼-14呢,至多只有一些旁证,从未见权威媒体提及。
以上就是我国战斗机编号的一些解释,欢迎留言讨论!
——
炎黄军武只发原创,请走过路过的朋友点赞、关注一下,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