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健林及万达被起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王健林及万达被起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健林抛售万达城项目,究竟是为了转型健康产业还是还债?
首先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其次才是为了企业的转型。正是因为影响企业生存的债务问题如此迫在眉睫,老王出售资产的动作才会显得那么急迫,那么无奈。
- 老王出售万达城项目的当年,地产业正在快速降温,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拐点,银根开始收紧,企业融资渠道正在变窄。与“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相比,老王变卖资产自救的决策只能算是后知后觉的了。
- 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一般都比较高,稍微留意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告就知道,当年的恒大、绿城、融创等地产大鳄都深受现金流短缺之苦。当行业快速增长时,企业现金流充沛,融资环境宽松,企业负债表现为企业的资产;当经济紧缩,行业下行时,企业现金流会逐渐减少,企业会出现支付困难,此时企业的债务会成为企业的绞索。在债务悬崖之下,老王的果决发挥了关键作用,使企业成功渡过生存危机。
- 房地产业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造富能力严重下降,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转型找到新的赛道。通过出售万达城项目,可以看出老王转型的决心是坚定的。
如要了解更多有关企业经营或投资创业方面的话题,欢迎点击关注成或留言探讨。
肯定不只为了大健康产业。
毛主席在面对胡宗南对延安的围剿时说过,失地存人,人地皆存。
万达过去两年大踏步的后退,今天大踏步的前进。除了在贵州、延安、甘肃等地布局之外,最近传在新加坡发行商业地产的证券融资。
从2017年6月22日开始,万达开始降杠杆,去地产是直接的降杠杆。
不完全统计,抛售以及转让股权:2017年640亿元,2018年827亿元。
收回现金1467亿元,如果算上项目中的债务转让,等于直接降低了2000亿元以上的负债。
去杠杆化之后,万达的优势非常明显:
1、资金优势。
2019年初年会上,王健林董事长公开报告的数据是70%不到的资产负债率,相比于国内房企普遍在80%到90%的资产负债率,万达的空间非常大。
2、商管优势。
万达不是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了。万达的几大板块文化,酒店,体育。哪一块都是敢硬碰硬的。
当初的去地产化还债,无论是半推半就或者是迫不得已,终于成就了今天大踏步的战略前进。
我挺佩服他的。
王健林宣布万达商业剥离房地产业务,一平方米也不准开发,对此你怎么看?
老王在2017年受到了严重打击,几个事件。一是遭遇了跟央企争抢海外项目的指责风波;二是中央点名批评一些企业国内负债国外收购无用资产,其中有他;三是著名的卖资产给融创和富力这件事;还有一件则是随后想要从天津出境去过逍遥日子,结果被挡了回来,这件事并未广泛见诸媒体。经历过这些,这才开始认真考虑万达的未来。
老王在08年之前,万达广场的模式并没有达到很广泛的知名度,还没出现后来全国各地政府排队上门约见的盛况,他是借着4万亿的春风,疯狂从银行贷款,由极速增长的负债催生出来首富的地位,说白了就是胆子大敢负债。
当规模大了之后,影响力也会突飞猛进,容易给普通人带去大而不能倒的错觉,但是老王心中的苦,普通人也不懂,不然也不会用一无所有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当2017年4月开始M2增速低于10%,已经意味着金融市场流动性开始紧缩,身处于市场最前线而且负债规模超级大的老王立刻就感受到了寒意,比一般人敏感得多。
流动性一紧缩,老王的借新债还旧债模式马上就推不下去了,只能紧急变卖资产,先还点债再说,另外也是做给上面看,你看我不是欠债不还,跟老赖不一样。
但是老王的历史包袱太重了,光靠几百亿的资产出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同时老王从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实际行动中,真实感受到了中央的态度和决心。
老王不愧是紧跟中央走的人,知道只有彻底甩掉历史包袱,忍一时之痛,轻装上阵,做到砥砺前行,才能不掉队,以自己已经打开的商业影响力,还是比很多人有更多的机会再上鳌头。
所以说,老王有壮士断腕的果决,证明他还是很清醒的一个人,未来可能还有希望再问鼎首富。
房地产行业最牛的是李超人,几年前人家就快马加鞭,小马奔腾大撤退,当时又有多少批评指责嘲讽,还有幸灾乐祸说人家少赚了多少,今天看来有点好笑吧。万达老王不是超人也算半个超人,早早从房地产撤退,在国内他算撤的比较早的了吧!今天来看老王所作所为,是不是觉得他撤的不算晚?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还有政策都不支持房地产继续大涨,现在不撤,更待何时!眼光,眼界,格局!
这个问题有点大,有点太专业了,具体数据什么的我们也没有,有,也不是很懂,就说说感性的想法吧。
万达集团最早是依靠房地产行业起步壮大起来的,同时也赶上了中国发展的机遇,并且依靠自身的努力,做到了数一数二的规模,大约数年前,万达集团和其他的规模企业一样,开始把触角伸向世界,并购了影院线,体育公司,等文化产业,同时慢慢地把原有的酒店,商场,房地产项目先后剥离出去,这是万达集团的战略部署,也是万达集团的重要转型战略升级,属于一个公司自身发展规划和运作,目前为止感觉是非常棒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公司发展方向,祝福万达集团再创辉煌!
王健林旗下万达网科员工遭集体裁员,超千人已接到通知,你怎么看?
公司与员工从2018年1月1日起解除劳动合同,此外,万达网科向离职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补偿金,万达网科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到2017年12月为止。
万达这些年在建筑和娱乐业投资过多,摊子太大,建筑业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娱乐业反腐倡廉,靠公款娱乐的不敢了投了资回不了本,现在裁员,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
临近年底,企业都忙着抓紧时间冲刺年终业绩,而备受王健林期待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却被曝出解散部门,辞退员工的新消息。这几天事态又进一步扩大,有消息称,万达网科已开始大规模裁员,员工数量将从6000名缩减至300名,裁员率高达95%。
目前万达网科董事长曲德君已就此事做出了回应,他强调称万达网科没有倒下,局部调整是为了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并称集团在实体商业+互联网方面积累了经验。
据曝光的《劳动合同解除通知》显示,万达网科为此次裁员向员工支付了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两个月工资作为补偿金,为员工缴纳社保至2017年12月。
而最令外界感到疑惑的,是一向低调的万达网科还未崛起就遭到重大变故,到底输在了哪里?
没熬过关键的2017年
万达网科成立的时间仅仅才一年多。去年10月份,万达集团调整产业结构,在原来的商业、文化、金融三大业务之外增加了网络业务,新成立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就此独立拆分出来,专注于做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新一代物联网模式。
虽然是新成立的集团,但万达网科旗下的经营板块却不少,包括了飞凡信息公司、快钱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网络数据中心、海鼎公司、网络信贷公司等。万达网科从一开始的任务,就是在这些繁杂的业务中,摸索一条清晰的商业模式。
但这对万达网科似乎并不容易,2017年开工训话时,王健林就曾点名说,“网络公司要有突破,金融公司业务要尽快落定”,言下之意就是万达网科当时还未走上正轨。王健林甚至明确2017年网络集团收入要达到65亿元,并称2017年将是万达网科关键的一年。
如今看来,万达网科在赚钱能力上的不足,确实是让王健林失望了。据称万达网科一年支出费用超过10亿,而收入上仅仅是金融科技板块稍有盈利,整体则处于亏损状态。这样一个持续入不敷出却要养活6000名员工的公司,对万达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飞凡”不温不火
在万达网科众多业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飞凡,它是万达押注电商后最为关键的一环。
2014年8月,万达宣布联合腾讯、百度共同投资50亿元搭建飞凡时,是电商行业内的大事件,这家被称为“腾百万”的公司原本被计划用来整合海量地产开发、招商、运营和管理,将万达的地产生意融入到互联网系统内。
但是2016年,百度、腾讯却退出万达电商,而高层管理团队也动荡不断,自2012年万达电商成立算起,5年内已有3任CEO离职。
目前的飞凡电商有两个APP,一个是面向用户推出的“飞凡”APP,可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商场索引、逛街导购、缴费充值等便民生活服务,以及个性化的推荐内容等等,可以说是一个集支付宝、大众点评、淘宝等功能为一身的综合电商APP,但类目繁杂、内容有限,整体看来还不够成熟。另一个APP是“飞凡商家”,专门为万达旗下的商家服务。
今年双11期间,飞凡也曾联手新世界百货、巴黎春天、万达百货等推出“飞凡狂欢节”,涵盖了30座城市的50家大型百货商场。尽管做出了不少努力,但飞凡的品牌影响力还是有些局限,在我们身边也极少有人在使用“飞凡”。
其实要论电商,万达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如今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早已瓜分市场,阿里巴巴也早已在支付、征信、信贷等领域占据主导,留给万达的机会真的不多。
未来万达网科想要重振旗鼓,可能还需要以自身优势出发,做出自己的特色,而非成为其他电商平台的效仿者。
谢谢诚邀!
一个传统企业的变革和转型,不是单纯的人员调动,而是从思想,理念,创新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客户的需求才是企业该重视的。从联合百度,腾讯一起做电商,到现在万科的大面积裁员问题,也凸显出了领导层的方向和决策的失误。腾讯那么大的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变革思考中,何况万科刚起步。
世界在变,你不变,就得淘汰出局,很现实的道理。作为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更应该有大局观,找准客户痛点,这样才能走吧更加长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王健林宣布万达从2019年不再发展房地产,你怎么看?
万达策略是正确的,实际上关键不是发展房地产,关键是在于收缩。而2018年,真正出现危机的企业是三类:
一类是高负债的企业。可以说2018年高负债企业很难受,即使利率不上升,但是赚钱越来越难,可以说很多企业利润没有办法覆盖利息。所以这一类企业2019年也不好过。
二类是房地产钢筋建筑等传统行业。老龄化附带人口出生率下降,未来的需求是个问题,即使不考虑老龄化,人口高峰期的购房需求在前几年集中释放,未来如果不是通过超宽松,仅靠基本需求很难抬高地产价格,再现地产繁荣。
三类是科技创新无法商用的企业。共享单车如今是困境期,很多企业想法很好,切入的时候红红火火,但是如今要面对一个实实在在的盈利问题。没有业绩,未来很难立足。
而万达很好的处理了问题,规避了风险。一方面,其变卖了大量物业资产。大多数经济低谷都是现金为王。二方面,其成功上市万达电影,成功获得转型动力。而万达商业则成功低位在香港退市,用最小的成本退出了地产行业。可以说一整套策略看似简单,其实却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举动。要知道,如今国内地产流动性不佳,脱手和转手本就困难,何况如此巨大的腾挪。
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企业应该到了转型期。回头看看A股30多家负债率高过80%的房地产企业,很令人忧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健林及万达被起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健林及万达被起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