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始皇陵又有新发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秦始皇陵又有新发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人为什么没有发现秦始皇陵?
1、日军没打进陕西省就早已败了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日自己为什么不挖秦始皇陵墓据统计,秦始皇陵墓坐落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在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一直在我们中国人手上,换句话说日自己还未打进陕西省就败了!
2、秦始皇陵墓是发觉的時间晚于日军侵略战争的時间
日军侵略战争的情况下是1894年,1945年撤兵,而秦始皇陵墓是在196两年才寻找真实的墓室部位,这都以往几十年了,日军拿头挖啊。
3、日军沒有技术性挖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墓掩埋在38米的地质构造下。也就是说,以日本或世界各地在二战时的考古学水准,是找不着秦始皇陵墓的,就算是毁灭性发掘,也得先明确精确方向才行,不然,空穴来风,就随意乱挖乱炸,成本费畸高不用说,还会继续一无所获。
秦始皇陵是怎么被发现的?
郭沫若曾经对周恩来表示,想要发掘秦始皇陵墓,但是周恩来给他驳回了,并且肯定的说:“十年之内不要再提此事了。”
因为郭沫若贸然发掘古代陵墓,造成很多损失,许多文物在遇到了空气流动之后,眨眼间灰飞烟灭,一点痕迹都没剩下。

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发掘秦始皇陵墓是正确的决定,因为秦始皇陵对于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这是我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中或许包含了无数的珍宝和文物,对我国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到公元前208年建造完成,整体造型,模仿了当时的皇宫咸阳,堪称是地下宫殿也不为过,这样规模的一个皇陵,在中国历史上称最。
秦始皇陵至今2000多年,也曾经历多次灾难,但是好在都有惊无险的挺了过来,虽然受到过破坏,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完整度。
正因为秦始皇陵的伟大,所以郭沫若才那么想发掘,亲眼目睹中国第一位始皇帝陵墓的威严,但是秦始皇陵是国家瑰宝,不可能因为他个人的私愿,就冒着极大风险发掘,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可取。
秦始皇说过一点这样的话: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可见秦始皇对自己的陵墓有多么自信,不过他“传之无穷”的愿望显然没有实现,仅仅二世即亡,想必这样的结局秦始皇始料未及。
秦始皇陵在这2000年来,有多次记录曾经被盗掘过,但是却都没办法查实。例如《水经注》记载了秦始皇陵墓,曾被项羽进入,盗掘,但是这样的记载并无法证实,在秦始皇陵找不到这样的痕迹。
秦始皇陵这么多年来保存完好的原因,一个是当时刘邦建立汉朝时,对秦始皇陵保护的态度,这样保护的做法,让后世皇帝纷纷效仿,毕竟刘邦作为攻破秦朝的人都不破坏秦始皇陵,后世皇帝自然也不愿意让天下人说他们是暴君,于是纷纷效仿刘邦的做法,派人保护秦始皇陵。
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秦始皇陵建造39年,其中规模浩大,包罗万象,灌注了无数水银,制作成河流模样,贯穿整个陵墓,同时使用机器推动水银流动,并且以宝石等物,在陵墓之顶,制作星空分部,可以说,秦始皇陵内部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真实世界,令人敬佩。如此大手笔的制作,保护措施定然也不俗,单单这些水银,就让人望而生畏,后期专家勘探的时候,发现土壤里含有汞,根本不敢贸然开发,恐怕这无数水银,让这方土地成为寸草不生的焦土。
考古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盗墓贼首先很难来到秦始皇陵,即使来到,也无法完成安全进入,盗宝而出,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秦始皇陵才能基本完整的保存下来。
秦始皇陵从古代到现代,都没有隐藏,因为这样大规模的陵墓根本无法隐藏,也就谈不到是如何发现的了。倒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确实是近几十年才发现,也是来自一个偶然。
在距离秦始皇陵1.2万米的地方,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下河大队西杨生产队的人在1974年3月,因为干旱在此寻找水源,打井。
当时挖到了一个“瓦罐”,继续挖下去,才发现这不是什么“瓦罐”,而是一个人形的制品。后来又挖到了好多的铜箭头、铜镞、铜弩机等物品,此时村民已经知道自己挖到了什么了,他们有见识的,知道这是挖到了古代的东西,于是将物品交到县里文化局。
也有的人认为这是挖到了“瓦神爷”了,在当地很相信这样的“瓦神爷”,他们认为挖到了“瓦神爷”会有厄运,吓得当地的老人晚上烧香磕头的认罪。
当地还挖出了不少的秦砖,不过秦砖大家都不害怕,当地的村民都拿秦砖回家盖猪圈、盖墙,还有的当枕头了。
直到专家到来,通过进一步发掘,越发掘越心惊,最后终于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震惊世界,也震惊了当地的村民,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用秦砖盖的猪圈有多贵。
秦始皇陵很早就被保护起来,其中机关重重很难发掘,保存相对完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在1974年3月打井的时候第一次发现,随着深入开发,“世界第八大奇迹”现世。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的帝王陵墓(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城东五公里骊山北麓,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保存最为完好、规模较大的皇陵。秦始皇兵马俑作为皇陵中最为重要和广为人知的部分之一,于1974年被发掘,共出土真人、真马一致大小8000余件,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最为伟大发现之一”,并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遗产名录”。
如此庞大的工程又是如何展现在人们眼中的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秦始皇陵最初是被陕西潼县杨村村民打井时发现的。原先,这里祖辈流传有地底深处有“瓦王爷”的传说。在1974年的一个夏天,村民们为了抗旱救灾,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的时候 ,竟然真的发现了“瓦王爷”—— 一个陶制的人头雕塑像。正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见到这个情景,他急忙把这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查和发现,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秦始皇陵就这样被公布于世,后经过考古人员的发掘勘探。在离地表5米处发现了1000于个手持兵器的兵马俑者。在之后又陆续发现了2号坑、3号坑,4个坑的陶俑加起来有1000余个。
秦始皇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奠定了秦始皇陵发现的基础,在由后来考古学家向世界准确定位了秦始皇陵的准确位置。秦始皇陵的发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伟大发现之一,更是想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力的璀璨成果和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伟大辉煌。
题干所问的应该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因为秦始皇陵自古以来,世人皆知,其就坐落在今陕西省骊山脚下。
而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则颇具传奇。
1974年,初春时节,今陕西省临潼县一带出现了较重的春旱。为了抗旱,当地村民纷纷择地打井,以寻找水源。
是年3月,该县骊山镇晏寨公社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亦决定打一眼机井抗旱。
彼时打井,不同于今天我们看到的利用机械设备,而是全凭人力轮流下挖,然后将井中泥沙陆续运出。
3月29日,社员杨志发等人陆续下井发掘。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到了离地面4,5米深的地方时,除了泥沙,他们在井下突然发现一些形状怪异,残破不全,看似用泥土烧制的陶俑碎片。而随着继续深入,破碎陶俑碎片越来越多。不仅如此,他们还挖掘到了比真人头还大的完整陶俑头、青铜箭头、铜弩机、古代砖头等物品。
对于这些从井中挖掘出来的,尤其是那些比真人头还大的陶俑头,当地人深感这是一种不详之兆,纷纷烧纸焚香叩拜。
村民打井挖掘出陶俑头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全县。
(赵康民在修复兵马俑)
次月25日,时任该县博物馆馆长、有着资深考古经验的文物考古专家赵康民听闻此事后立刻来到了西杨村。在西杨村,赵康民仔细审视了堆放在井口周边,横七竖八的陶俑残品。凭借专业知识及多年的考古经验,赵认定这是“秦代武士俑”。考虑到该地距离秦始皇陵遗址保护区仅1.5公里,他再次断定这些陶俑就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品。
为避免这些珍贵文物被随意丢弃或再次遭到破坏,第2天,赵便和其他工作人员将这些破损的残俑运到了本县博物馆。
在县博物馆,耗时3天,赵将这些残损陶俑碎片经过反复拼装,复原成了两个栩栩如生,面色冷峻,身着铠甲,身高达178公分的古代武士俑。
不久,新华社的一名记者在临潼县博物馆里见到了这2个复原后的高大武士俑,并听取了赵康民馆长对武士俑的详细介绍,回京后他马上赶写了一篇内参,后来这篇内参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随即国家开始组织文物相关部门进行发掘。
是年,7月15日,一支有着丰富经验的考古专家组成的工作队,开进了距离骊山秦始皇陵不远处的西杨村。自此一场震惊世界的巨大考古发掘开始映入人们眼帘。
自那时起,一个深埋地下,长达两千多年的巨大陪葬坑重现人间。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大坑。
也是自那时起,神秘的秦陵开始再次引起世人瞩目。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大坑)
在一号大坑,经过考古工作者辛勤耕耘,共出土了8000多件兵马俑,这也是我们现在在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看到的样子。
除了一号坑,考古工作者通过勘探,又在一号坑两侧发现了二号、三号两个大的殉葬坑。三个大坑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
(二号坑出土的彩色陶俑)
不同于一号坑陶俑的彩色单一,二、三号坑出土了大量的彩色陶俑。
除了大量陶俑,三大坑还陆续出土了数量庞大的青铜兵器、古代战车、战马、弓弩等殉葬物品。他们俨然一支训练有素、武装齐备的庞大军事力量。
(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马)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上面这段文献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通过司马迁的记述,我们可以得知,当年为了修造自己的陵寝,秦王嬴政共从全国强征了70多万民工。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兵马俑坑只是秦陵陪葬坑的很小一部分。目前已知,在秦陵周边像这样的陪葬坑,大大小小还有四百多座!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整个秦陵的规模将是何等的庞大。
据记载,嬴政继位的次年即开始为自己修造陵寝,后又用时9年才将陵园的主体工程完工,直到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仍未全部告竣,前后共耗时长达39年。其用时是中国帝陵建造之最。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帝王尤其如此。他们生前享尽人间至高无上的权利与荣华,死后更是想继续延袭这种待遇,故在生前他们就开始为自己建造规模宏大的陵寝。不仅陵墓建筑规模宏伟,死后的陪葬品更是价值连城,不可计数。凡此种种,皆是为在死后还能继续享受这些荣耀。
(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的发现,冥冥之中,仿佛是天意。若不是1974年,村民在打井中无意被发现,这些成千上万件珍贵的陶俑、兵器可能依旧沉睡于地下。
兵马俑的发现又直接揭开了秦陵的考古序幕。
兵马俑未发现前,人们只能通过文献记载对其有个大概了解,而兵马俑的无意发现则直接将文献记载变成了现实。秦陵自此重回人们视野。
而兵马俑的出土也为研究秦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透过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处在那个时代,古人高超的智慧和技艺。
众所周知,由于考古技术、历史等方面原因,目前国家对秦陵的主体部分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短时间内将不会进行任何发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始皇陵又有新发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始皇陵又有新发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