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乌无人机迎头相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俄乌无人机迎头相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屡试不爽!乌克兰无人机夜袭俄装甲补及车队,怎么破?
按理说乌克兰的无人机不可能对俄军的车队造成破坏。俄罗斯有野战防空系统‘’铠甲‘’和‘‘’道尔’。不明白俄罗斯是这类防空系统缺少还是轻敌。
现代战争攻击无人机神出鬼没。已创下了不少经典战例。对火炮阵地的保护,坦克集群和运输车队的保护。野战防空系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俄军完全有能力保护车队。配备‘’道尔‘’或‘’铠甲‘’野战防空系统一起同行,车队就安全了!

消灭无人机的最好方法就是消灭它的地面基地:利比亚战争,土耳其的TB-2一度肆虐战场,阿联酋人直接了当购买中式无人机反击!它们直接摧毁土军无人机基地和控制车,迫使土耳其军队开着卡车拉着无人机满大街躲无人机空袭……;
俄罗斯在无人机作战中减少了投入:数量、质量、空地协同、指挥/通信等都曾经出现问题——被北约的空中、地面电子战/预警机干扰,无法有效运用无人机;
护卫装甲补给车队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机动防空系统和空中侦察/预警网络脱节之外,俄军无人机战术过于保守,没有对西乌克兰空军和机场进行毁灭性压制,让乌克兰军队可以从容起飞、攻击、降落,以至于连俄军机动防空系统都没有反应——这种“仁慈战术”让俄军付出惨重代价;
俄军义务兵缺少训练,遇到实战就手忙脚乱,现在换上合同兵了,人数不足就是致命伤:俄军运输车队的合同兵员数量不足,遇到无人机偷袭首先保护人员而不是物资。因此,装甲补给车队往往被摧毁,俄军伤亡率却不高;
俄军进攻方式也是有问题的:一开始就撒胡椒面,后勤补给路线过于分散、距离太长、气候/道路交通情况/地形复杂,监控/预警网络支离破碎——乌克兰无人机作战则是北约负责:北约为此出动退役军人、雇佣军、现役军人参加乌克兰军队作战;
俄罗斯破解乌克兰无人机战术必须消灭/破坏它们的起降基地:至少要减少它们的起降架次;大规模投入战术/战略无人机群,以集群模式反击乌克兰军队;消灭支援无人机作战的信息网络,俄军对于乌克兰过于宽容,没有切断民用通信、网络、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导致乌军无人机轻松通过多渠道打击后勤补给车队!
护国之战,妇人之仁将导致军事失利:俄军本身就存在多项不足,反正都要与西方撕破脸皮,何必留守手呢?!
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无人机比较大,有相应的配套发射器及指挥车辆。将其无人机击毁在地面为上策,主要依靠己方察打一体无人机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航,对敌方作战区域及几方机动兵力方向实行保障。地面战区部队配属干扰及对空防御武器。
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到底怎么样?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福布斯》网站消息4月8日报道称,在美国最新对乌军援计划名单中,出现此前从未有过的APKWS系统,即“激光制导火箭弹系统”。美媒对此猜测称,恐是土耳其拒绝向乌克兰提供MAM系列导弹,导致乌政府军面临有机无弹的窘境。加之TB-2载弹量有限,无法搭载美制地狱火系列导弹,故而美军出此下策。按照美媒结论称,该系统搭配TB-2无人机后,面对俄军将更为管用,那么事实果真如此?
不论是在折戟沉沙的利比亚内战中,还是大放异彩的纳卡冲突中,TB-2无人机的翼下都充斥着MAM系列激光制导导弹的身影。作为土耳其Roketsan公司为其倾心打造的产品,现已发展出三种型号,分别是MAM-L、MAM-C、以及最新产品MAM-T。
三者共同的特征为体型小巧,总重有限,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设计,源于TB-2察打一体型最大外挂重量仅为155千克,说到底,还是土耳其在无人机领域技术储备薄弱,只能采取折中手段退而求其次。
MAM-L系在土耳其国产L-UMTAS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基础上开发而来,该弹全长1米、弹径0.16米、全重21.5千克、为了适合便于无人机携带,该弹拆除原有火箭发动机。同时又缩小整体尺寸,此外则是加装半主动激光导引头,为提高毁伤威力又增加战斗部重量。
该弹射程与发射高度有关,如在5000米的高度射程为8千米,加装惯导与GPS系统后,射程可提升至14千米。战斗部可有多个种类选择,如杀伤半径达25千米的高爆破片战斗部、以及对地面装甲目标有着很好杀效果的反坦克战斗部等。
MAM-C系MAM-L轻量版本,整体尺寸大小进一步缩小,全弹长0.97米、弹径0.07米、弹重6.5千克,制导系统及射程与MAM-L相同,战斗部有效载荷达2.5千克,同样有多个种类可供选择,如高爆破片、穿甲、温压等等,主要用于攻击地面轻型车辆及步兵等目标。
MAM-T全长1.4米、弹径0.23米、弹重94千克,为提升打击精度,末端除仍采用半主动激光导引头外,中段飞行采用GPS/惯导系统。关于具体射程及命中精度,土耳其方面并没有披露,可以预见的是,弹重的大幅度增加应在动力系统及战斗部有效载荷上,如此一来,该弹最大射程及毁伤效用也将得到提升,该弹目前仍在测试之中。
尽管MAM系列导弹在局部战争中表现出色,同样也在俄乌冲突初期,成为乌政府军手中为数不多的利器。但随着冲突持续加剧,乌政府军此前的库存逐渐告竭,加之土耳其方面不愿与俄罗斯交恶,因此也未见向乌政府军提供同类弹药。
美军对此也提出了解决措施,即向乌方提供AGM-114“地狱火”系列导弹,按照常理来说,TB-2无人机可以挂载地狱火导弹。但问题在于,该机155千克的最大外挂重量仅能两枚地狱火导弹(重45千克),因此这个提议很快被否决,原因就在于效费比很低,为此,美军又摆出APKWS系统。
”九头蛇”70毫米航空制导火箭弹的打靶效果,全称为“ 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打击精度达到激光照射点半径0.75米以内,射程8公里。
“九头鸟”制导火箭弹相当便宜,早期造价为8000美元,现在已经降到了3000美元,如果用旧火箭弹改装,那么只需要2000美元,美军耗资26亿美元,采购了十几万枚。不过,出口价格仍为6000美元。
如若TB-2无人机采用APKWS-II系统后,其搭载数量按照美媒分析称,将从现有的4枚提升至6枚左右,乃至于更多,使得TB-2无人机在提升火力打击密集程度的同时,命中精度也将大幅度提升。
诚然这是一种不错的愿景,但考虑到俄乌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可能美媒的这种愿景恐怕要破灭。首先是TB-2无人机的库存问题,随着战损的加剧加之土耳其方面的拒绝提供,使得乌政府军可谓是用一架少一架,因此如何获得TB-2这类无人机才是当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再者便是俄军反无人机战术的密集应用,各式俄制防空装备的拦截力度及具体成绩,相关各方近来可谓是有目共睹,因此如何突破俄军严密的防空体系,成为TB-2无人机升空之后面临的首要难题。
因此,不论是TB-2复刻冲突初期辉煌也好,还是利用APKWS-II系统给予俄军重创也罢,此时此刻都显得极为困难,而美媒口中所谓的“对付俄军极为管用”也显得有些过于乐观!
俄乌战争为何不见俄罗斯使用无人机作战?
这个要看情况了,无人机并不是你以为的大疆玩具,如美国死神,中国彩虹,察打一体无人机体型不亚于一个战斗力,这种作战无人机需要庞大的团队精密合作,要有先进的卫星系统,复杂的地勤操控人员,还要对无人机通过卫星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无人机巡航的速度远低于战斗机,载弹量也小的多,作为斩首地方重要目标使用,并不适合大型集团军作战,仅仅作为辅助作战,无人机如同是刺客,在双方集团军作战上用处不大,更何况乌克兰本身又没有庞大的空中优势与地面防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机,轰炸机的作战效率要高很多。
俄乌战场上的坦克被无人机大量摧毁,坦克在现代真的没用了吗?
坦克必须在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才好用。
坦克自发明以来就是这样,没有制空权就是靶子。
二战时德国人敢发动闪电战,主要还是有制空权。
美国对战日本,日本坦克几乎不再出现过。
最极端的例子是海湾战争,面对绝对优势的空中火力,萨达姆号称精锐的坦克部队全部成了靶子。
但是坦克作战在小国之间作战以及国内平叛过程中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对普通步兵,坦克就是碾压。
俄乌战场上的坦克被无人机大量摧毁,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坦克在现代真的就没用了。
这是因为:
在进攻和防守的攻坚战中,坦克远比单兵及运兵车攻击和防守能力强。
坦克和单兵及运兵车相比,坦克既有炮火优势,又有抵御普通枪弹的优势。如果没有坦克参与,光靠单兵或者运兵车奋勇杀敌,伤亡将很大,而运兵车的进攻和防护能力都不如坦克强。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5日,乌克兰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乌士兵将维修好的坦克伪装,准备重新投入战斗。
央视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6日通报称,俄军使用高精度远程空基武器打击乌克兰军事和能源设施。所有指定目标都被击中。在克里沃罗格方向,俄军击退了乌军的进攻。在库皮扬斯克方向,俄军打击了乌军第92机械化旅。在哈尔科夫州地区,俄军摧毁多门美国提供的M777榴弹炮。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6日称,俄军正沿着俄乌两军接触线炮击乌军阵地并在一些方向上加强防御。俄军当天还发动了多次空袭。
所以,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坦克还是战场很需要的重型装备武器。
坦克作战本身就需要空中掩护,在无人机出现之前,也十分害怕武装直升机等各种空中攻击坦克的手段。
而现代战争无人机的出现,让战场上的坦克露出原形,成了靶子,坦克损失惨重,确实需要好好研究这种新型空中侦察、打击手段,研究如何防御无人机对坦克的攻击,以减少损失。
首先是战场制空权,需要加强空中预警,预防侦察和打击的无人机出现在战场空域,及时打击来袭无人机。
其次是地面战场能否增加对空预警装备和干扰打击无人机的武器,及时发现空中无人机,打击无人机;及时通知到坦克躲避,必要时先撤离人员,保存生力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乌无人机迎头相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乌无人机迎头相撞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