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4岁男孩杀人判13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14岁男孩杀人判13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男孩13、14岁代表什么之年,列:20岁,弱冠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13-14岁叛逆期教育方法?
1.鼓励适当的独立
青少年正在寻找寻找自己的身份。这可能意味着使你感到奇怪或令人震惊的选择,或者它可能意味着改变规则,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自主性和它的重要性,以平衡独立性行为的期望,以保持你的孩子的安全。一个青少年的额叶皮质,大脑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做出决策,并允许控制冲动,直到25岁才完全成形(根据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所以尽量帮助他们当他们正在处于危险或错误的选择时。当它是适当的时候,又要允许他们自由。
2.意识到当你的孩子需要你接近
十几岁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一种情感过山车。有些日子你的孩子想要与你无关,其他的日子里,他们会谈论并吵到你,你会觉得你得不到片刻的安宁。当他们正在寻求连接,尽量提供,如果他们再撤回,意识到这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3.不要进行强制性地干涉
孩子此时正是渴求独立、掌控自己生活的阶段,此时强制性地干涉与压制可能起到与期望相反的作用。
4.在行动和语言上是积极的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它应该是一个目标,你表示肯定的词语和从事更多令人振奋的积极的经验比消极的要有更多的益处。这是伟大的建议不仅对你的孩子,或是你的家庭其他成员。
13岁小学生因同学比自己美将其肢解,因不满十四周岁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杀人肢解,竟然只收容3年,赔点钱就完事了?
对于这个问题,专门请教法律界人士,回答如下:未成年人杀人不适用死刑的,若是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其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杀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若是14周岁至16周岁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对杀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原则上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若是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对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不适用死刑,不管他手段怎么残忍。
也就是说,中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不管手段有多残忍,都没有死刑一说,究竟怎么判决,其实是空白。 我觉得,法律是法律,规定是规定,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况,还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呢?。
这个事情也如此,所以,我觉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这个13岁女孩,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从小心如此歹毒,使用如此残忍手段杀害同学,可见她年龄虽然只是未成年人,但心智绝对超过未成年人了,应该按照成年人来做判决。
何况,法律规定,也没有提到未成年人使用残忍手段杀害他人的适用法律条款的解释,因此,我觉得,如此判决就是生搬硬套法律,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具体事情具体判决,照抄法律条条框框,如此判决如何告慰死者和被害人家属?如何让老百姓相信法律的公正?
我强烈呼吁,撤销这个判决,不管她是不是未成年人,手段如此残忍、事情如此恶劣,岂是轻轻赔偿一点钱,去收容所三年就解决了?
如此之人,以后走出来,还不知道会害多少人?只要她看不顺眼的,别人比自己好的,就会杀人,如此之人,放出来,也是危害社会,因此,强烈要求一命抵一命,至少,死缓,不得减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4岁男孩杀人判13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4岁男孩杀人判13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