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专家耿宝昌逝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陶瓷专家耿宝昌逝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耿宝昌瓷器鉴定口诀?
耿宝昌瓷器有“四如”特点
一是青如天,看上去像一片朗朗的青天,没有开片。
二是明如镜,是指釉水。耿宝昌瓷器的釉质釉水必须有“滋润细媚”的质感,滋润光细,才有古人的“明如镜”之比喻。
三是薄如纸,就与古代的“粗棉蔴沉淀纸”是同样厚薄。
四是声如磬,是指烧制窑温在1260—1330℃间,特指盏类的“薄壁”器,釉光明亮不开片,其声音才可敲击如“磬”,清脆悦耳悠长,似佛塔上的风铃。
耿宝昌先生讲乾隆时期瓷器时提到催总老格,请问催总老格是谁?
催总是官名。清初于内务府广储司、营造司、武备院等处所属库作及工部制造库设置,掌率匠役成造各种冠服、器物等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闰六月改名司匠。老格是指担任催总这个职务的人,这个人负责制作物品的风格、式样,要保持风格的传统性和一致性。谢谢
怎样鉴定明弘治时期的瓷器?
瓷器鉴定真知堂:
弘治青花瓷器,号称成弘不分,名声虽然没有成化青花瓷器大,但存世量更小,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极高,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弘治青花瓷器如何鉴定。

第一,弘治时期青花瓷器承袭成化一朝制作工艺,造型俊逸,线条优美,少见大件琢器,而以盘碗居多。此时的娇黄釉烧制非常成功,青花瓷器比较少。器型一般都不大,罕见永宣那种器型多,尺寸大的陈设器。
第二,弘治青花瓷器由于皇帝从简,官窑几度停烧,所以官窑款比较少见,一般为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书款。民窑器物出现弘治纪年款器物。
第三,弘治时期青花瓷的胎体和成化极为相似,都是麻仓土隐现红色。胎骨和成化一样,极为细致,无款器很难区分弘治还是成化制作。修胎精细,规整。
第四,弘治时期青花瓷釉极为精细,如玉如脂。釉色青亮闪灰或泛白,和成化青花瓷器一样,继续使用江西乐平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浅淡,极少数浓艳的呈现深灰蓝色,和正德接近。器物底部的釉面逐步由白转回,后期为亮青釉。
第五,弘治的器型规整,轻薄,盘类器物一般都有塌底现象,圈足处理圆润光滑,足墙直立。
第六,弘治时期由于皇帝减少烧制,民窑青花瓷器明显较前朝取得了进步,民窑青花瓷器的水平近一步提升,釉面失透,纹饰简练,从这时开始,景德镇民窑青花开始逐步进入上层商品市场。
注意事项:
- 弘治年款瓷器属于罕见物,相对于明代各朝,弘治青花和其他瓷器均比较少见,唯黄釉器较多。
- 弘治青花目前模仿的比较少,但不可掉以轻心,对成化青花瓷器的深度研究是鉴定弘治青花瓷器的要点。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不限于瓷器,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
【文藏来答】弘治瓷器的鉴定要点离不开其造型、纹饰、釉色等。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弘治瓷器胎体处理规整纤巧,与成化时期相同。
二、釉面肥润如一泓清水;器底部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转变为灰色,后期则为亮青色。
明弘治 青花山石花鸟图盒 明弘治十一年墓出土 四川博物馆藏
三、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的更为柔和秀逸。
四、器型更加规整、柔美。盘有塌底的现象。由于器底整个收缩下凹,使器里圈足承托处微显凸露;此点在成化时已露端倪,弘治时最为显著。
明弘治 青花携琴访友图三足香炉 明弘治十一年墓出土 四川博物馆藏
五、圈足处理光滑圆润,足墙比成化时略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官窑青花盘、碗之类和成化时基本一样,亦有「器足双边线」的特征。
六、民窑器与官窑器风格一致,细柔与粗犷兼而有之。
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卉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原文作者:耿宝昌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7年7月刊《明弘治、正德朝瓷器的赏与鉴》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
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专家耿宝昌逝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专家耿宝昌逝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