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分享:实用绿色软件,手机APP分享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资讯 >> 京东Q3净利润53亿,京东净利润2021

京东Q3净利润53亿,京东净利润2021

有鱼 网络资讯 10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京东Q3净利润53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京东Q3净利润53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淘宝手柄比京东便宜那么多?

淘宝的手柄比京东便宜很多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他们的拿货渠道不一样,淘宝的拿货模式是批发拿货,拿货的数量比较多,拿货的价格相对来说肯定就便宜些,而京东基本上是以零售拿货为主,拿货的数量比较少,拿货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所以价格比较有悬殊

京东公布2018年Q3季度财报,从财报中看,京东前三季度有哪些亮点?

从题主这段京东公布的Q3季度财报来看,京东Q3季度净利润得到了提升,服务收入同比也在上升,但还有一部分题主未提到,就是关于京东2018年第三季度的布局,并且在京东整个发展上的投资。

之前在京东公布的2018年Q2季度财报中,有一个亮点是京东对技术研发的投资大幅度增长,这当时也让京东整体的净利润减少,而如今在京东公布的Q3季度财报中,京东对技术研发的投资相比Q2季度而言,是有提升的,Q3季度京东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达到了34.5亿元,同比增长了96%,也就说加上京东2018年Q1Q2季度的技术研发,京东前三季度的研发达到了86.4亿元,是远超去年全年的66.5亿元。

京东Q3净利润53亿,京东净利润2021

如今,京东对技术研发的大幅度投资,这其实也是京东在宣布无界零售之后,对技术这一块达到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京东集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些核心技术研发,包括在智慧物流体系、智能供应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在京东平台在技术研发这一块,已在逐步的拓展,支持各项业务,京东开放的人工智能平台NeuHub就是其中的一个,为消费者提供智能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京东面向零售店运营的全链数据平台——祖冲之,为京东线下零售体验店曲美京东之家提升了销售额,客户整体进店量比以往高出30%至35%。这些都是其中的技术研发的亮点。

技术研发这一块是个亮点,还有京东的零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京东推出无界零售之后,京东在线下零售的布局日益广泛化,不论是在零售门店的布局上,还是在京东物流的网络布局上,根据京东Q3季度的财报显示,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了550个大型仓库,整体的仓库布局也有在提升。

当然,在物流布局这一块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京东一直要做境外物流,如今第三季度终于在泰国、东南亚等地区,建设了最先进、最完整的智能仓储物流中心,京东也正在搭建全球物流网络供应链。

总的来说,京东2018年Q3季度财报,还是有很多值得关注点的,最主要的是京东技术研发的投资,就看京东之后在技术这一块的布局和发展了。

如何解读京东2017 Q3财报?

京东11月13日发布了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营业收入8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来自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10亿元人民币,而2016年同期京东净亏损约5亿元人民币。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9%。

2017年3季度利润率超预期,主要受益于: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没有大型促销活动,销售的产品转向高毛利产品,毛利率有所提高;

京东费用率同比有所下降带动净利提升。公司物流及仓储费用率同比下降0.8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下降0.86个百分点。

京东在第三季度还有来自利息和汇兑收益,以及政府补贴的额外收益。

双十一期间,京东(11月1-11日)销售额 1271 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今日下单隔日送达,自建物流的好处开始凸显。

京东物流系统持续升级,开放服务有望推动业绩增长。截至 2017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运营 405个大型仓库,占地面积约 900 万平米;在 250 个城市实现了收货时间段精确在 2 小时内,在 19 个城市可精准到 30 分钟内。

京东建立全球首个无人分拣中心,尝试无人车、无人机常态化运营,提高分拣效率。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伴随着消费者对于配送速度和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未来加快开放物流基础设施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多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线上线下齐推进,数据+科技打造竞争优势。公司已在线下布局超 160家京东之家和京东专卖店、近 200 家京东母婴体验店、超过 1700 家京东帮服务店、超过 5000 家京东家电专卖店,通过京东的数据系统,与京东线上平台实现融合。公司与腾讯联合推出“京东无界零售”解决方案,全面打通用户数据,让京东客户实现精准营销。公司致力于通过强大的技术能力、数据积累和物流体系打造竞争优势。

不过京东不只是电商,近年来物流也面临天猫的竞争压力。京东物流之所以对外开放,主要是京东快递件无法与天猫相比,仅依靠京东一家的快递件,使京东物流的快递量远远低于阿里的菜鸟联盟。

可以说2017年的京东Q3财报,让京东给各位股东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而且预示着以3c产品等低毛利为主京东电商平台的一次胜利,京东现在真的是越来越强大了。

我们通过这份Q3财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京东实现了大面积的盈利。而且这个盈利是经过了最为严格的gaap标准的,去年说是京东实现盈利,但都是在nongaap标准下。然而pr却没说清楚,导致很多自媒体贴出京东gaap下的亏损来打京东pr的脸。不过这次,是真的盈利了。

而这次的盈利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经得住推敲的一次盈利。各项成本费率控制的很好,尤其是履约 & 营销成本。净营收增长40%的情况下,订单履约成本只增长了29%,营销成本只增长了29%左右。说明我京东在运营能力规模效应体现,且外界品牌、口碑建立已经十分有成效。也就是说,京东真正有了自己的核心用户,而这些优质的用户,也铸就了今日京东的辉煌。

另外一点就是,毛利率的增加也为这次的盈利创造了更多的收益。京东从3C产品产局主导转变为多产品共同发展的局面。高毛利产品的进入直接促成了京东大面积的盈利,而本身就有着众多固定用户的京东,盈利也在意料之中。

同时Q3财报也指出了,京东今年的用户增长量提升了40%。相当于京东的用户相比较去年增加了将近一半的用户人群,这也为京东的高歌猛进提供了基础。

总的来说,京东这份Q3财报真正让人们意识到,京东追赶阿里的脚步越来越快了,未来的京东,我很看好。

京东铺垫了近十年的商业模式,终于在2017年第三季度,完成了一个“小目标”。2017年第三季度,京东的净收入达到8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

据第三季报显示,京东三季度收入达到8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高于指引中值0.9%,高于市场预期0.2%。第三季度经调整后每ADS更是盈利23美分,预期10美分,每股盈利不仅高于预期2倍,毛利率更是已经超过15%,达到了15.4%。

除了京东集团的净收入继续保持了39.2%的高增长外,持续经营业务经营现金流达到199亿元人民币。更为显著的是,服务性收入锐增。

京东在双十一大促期间拿下了1271亿,远超过618期间的业绩。阿里在双十一,从10月下旬就开启了预售模式,京东是从11月1日正式开启了双十一的的帷幕,京东不仅在自己的“客场”双十一期间,和阿里打了个平局,更是在自己擅长的3C数码家电领域遥遥领先。

京东的用户体验一直属于其的长板,京东自营更是可以选择送货时间,精确到每半小时。

京东CEO刘强东先生说道:“京东践行自己的使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丰富的顶尖品牌产品,以及当下最高品质的电商体验。”

截至2017年10月31日,京东的合资企业新达达已经同146家沃尔玛超市,301家永辉超市合作,为用户提供极速优质的一小时生鲜杂货快递服务,新达达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本地即时物流和生鲜商超O2O平台。

京东在打造丰富产品内容的同时,更是在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升级用户体验。 在10月份和腾讯的零售营销方案中,更是结合腾讯的连接能力和京东的交易、履约能力,帮助品牌商更好地洞悉消费者的行为,实现更加精准地营销,完成走向无界零售的最后一环,与此同时,也让消费者在线上线下消费中享受到了更多的优惠。

最新财报,京东第三季度净利润22亿,不管你信不信,这是事实。刚过去的双11亿,天猫拿下了1682亿,京东在双十一大促期间拿下了1271亿,根据星图数据京东当天拿下了543.75亿,远超过自己的618大促的业绩。

11月13日,京东公布2017年第3季度财报。第三季度京东收入达到8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高于指引中值0.9%,高于市场预期0.2%。具体业务数据方面,京东2017年第三季度交易总额(GMV)为3025亿元,同比增长32.3%。截至2017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2.66亿,同比增长34%。截至2017年9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经营现金流为199亿元人民币,持续经营业务自由现金流为146亿元人民币。

令人称奇的是,在2017年Q3财报中,京东披露GMV的方式出现重大变化。最直接的一个变化是:2017年Q2财报发布时,京东披露GMV为2348亿;这次Q3财报发布时,京东披露放宽口径回溯Q2的GMV2为3353亿,相差1005亿!这样大的增幅是怎么来的呢?

通过对历年数据的观察后发现,每年后三个季度GMV2与GMV的比值约为1.43。京东披露2017年Q3的GMV2是3025亿,可推算出GMV约为2115亿,同比增幅为33.2%——从下图可以看到,这个增幅是在逐年往下走的。

京东改变GMV披露方式意味深长,目的是打破“第三方平台占比不超过50%”这个“约定俗成”的玻璃天花板。

一直以来,京东的策略都是以自营业务赚口碑,从第三方卖家赚利润并冲高GMV带动估值上升。但第三方卖家在GMV中的占比如果超过50%,会被质疑“京东不是京东了”。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京东亦是。

京东Q3财报为何要淡化GMV?

其实我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要知道在淡化GMV指的标背后,有京东业务版图与营收来源的结构转换,它涉及到未来愿景与新的商业模式的确立,单一的GMV已经无法反映京东的成长与投资价值。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其实是个比较粗放的流水概念。它通常包括销售额、取消的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这跟我们以前的GDP类似。你建了一栋房子,再将它拆了,所有涉及到的开支,都要纳入其中。它忽视了时间因素与商品或服务使用价值的真实转移。

早期的京东,虽然跟阿里平台模式不一样,但它们很长时间看都更多自称“电商”概念。它们都曾长期使用这个指标渲染成长性。事实上,这也是过去20多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群的估值参照之一。你想想那些烧钱换流量的模式。无论是千团大战,还是后来的移动出行。当然除了流水,有的更多体现为用户规模。

但是,不论如今的京东,还是阿里,它们的平台早就不是纯粹的“电商”概念了。它们最新的愿景定位,都着眼于基础设施提供商。京东提出的“无界零售”,核心理念是“零售即服务”。刘强东明确说过,京东将逐步从“零售平台”转型为“零售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并从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而马云提出的“五新”,着眼于长期的竞争,本质上也都是基础设施。

财报里,京东物流、供应链及广告收入,虽然整体占比不是非常高,但增幅可观,未来几年的规模化效应可以预期。我们也判断,京东其他单元比如云服务未来也会成为增长点。但这些收入,根本不是过去通常说的GMV范畴。这个指标已很难反映京东完整的业务版图与商业模式变化了。

其实,阿里2015年就已淡化单季GMV,只在年报里披露全年数据。当初的目的同样如此。阿里的收入来源更多元,它变现的最大渠道是基于流量数据的精准广告服务,此外技术、物流、金融以及生态投资收益也越来越大。如果过度依赖GMV,外界很难看到它真实的竞争力。

事实上,许多经过重新定位的电商与O2O平台,都已经淡化GMV。当初阿里淡化它的时候引来无数赞扬,京东今日淡化GMV却引发嘲讽。

看到有人纠结两种GMV口径。其实,我们观察到,2015年Q4以来,京东一直采用公布两种口径:一种是对自己相对严谨的口径;另一种则是参照了行业指标的口径,它更方便投资者横向对比观察。对于一般行业人士来说,GMV的行业口径更便利。

说到GMV增幅下滑。首先我们并不觉得30%以上的增幅多么弱。很多人只是表面比较京东与阿里天猫。其实它们之间是并不完全相同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京东Q3净利润53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京东Q3净利润53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谢谢!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正版软件!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同类推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