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组装扇贝成本不到1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组装扇贝成本不到1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烧烤摊扇贝被曝竟是“组装货”,壳肉分离成本价相差十倍,这样的烧烤你还敢吃吗?
这个我个人觉得,吃烤扇贝烤海蛎子,得去熟悉的店吃,他看你来老客熟客必然给你上最好的食材,我去熟悉的饭店是不点菜的,就问老板今天有什么新鲜货,要当天的。你看着安排。上一次当就不会再去了。

夜市爱吃的烤扇贝被曝光是“组装货”,你怎么看?
电脑可以组装,扇贝、生蚝同样可以“组装”!
其实这种“组装扇贝”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早在前几年,一些烧烤摊、小饭店就已经有这种组装的烤扇贝和蒜蓉扇贝粉丝了。
一些不法商家之所以组装扇贝,主要是由于新鲜的扇贝价格贵,而且不好保存。为了节约成本和减少损失,就会自己组装扇贝。
我们去超市的时候,也会在冷冻区看到袋装的冷冻扇贝肉。
冬天特别想吃扇贝,市面没有新鲜扇贝卖的时候,也会偶尔买一些回家做蒜蓉扇贝粉丝。
这种冷冻的扇贝肉,从口感上来说,没有新鲜的扇贝肉有弹性,也没有新鲜的扇贝肉那么鲜。也只是偶尔吃一次而已。
我在烧烤摊也碰到过这种组装扇贝,所以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扇贝,想吃的话,去市场买新鲜的回家自己做。
死扇贝肉在常温下放置两个小时后,大肠杆菌就会大量繁殖滋生,食用后可能会引发疾病,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吃组装扇贝。
如何辨别扇贝
新鲜的扇贝肉非常有弹性,色泽鲜亮,肉和壳一般不会脱离,扇贝肉吃完后,贝壳内会留有痕迹,不会出现光秃秃的情况。
而组装的扇贝壳,经过反复使用、清洗,里面会很干净。
另外冷冻后的扇贝肉颜色发黄,还有点儿黑。不新鲜的扇贝还会有一股腥臭味。
组装归组装,毕竟对于吃货来说,每天幻想的都是没有壳的小龙虾,无籽的西瓜……
但话说回来,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保证食品安全,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大家对于组装货,一定要擦亮眼睛。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什么都能组装,小到手机生产,大到大桥对接,都可以通过“组装”实现。这原本事件好事,标准化的组装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制造成本,但是你听说过扇贝也能组装吗?
BTV等媒体曾报道,某些地区烧烤摊竟然用回收扇贝壳与廉价的扇贝丁组装成“完整”的扇贝,烧烤后售卖。据媒体调查,这种组装的扇贝,价格只是新鲜扇贝的十几分一。这让小编想起了初中课本上对于“资本”的经典论述。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资本论》
还好这种“组装”扇贝比较好辨识,下面就叫你如何辨别!
1.看贝壳
由于扇贝生长在海底,所以刚捞上来的扇贝壳外表总是附着着很多泥沙,并且不容易刷干净。如果你到手的扇贝壳非常干净、光泽,那就要考虑扇贝壳是否是被反复清洗的了。
2.看肉质
新鲜的扇贝口感Q弹,有嚼劲。被冷冻过的扇贝肉质地松散,并且颜色发暗。通过口感也可以区分。
3.看结构
新鲜的扇贝无论是经过煮还是烤,扇贝上的一些组织(闭壳肌)仍会附着在扇贝壳上。如果你点了一盘扇贝,每个扇贝肉都很容易与壳分离,并且壳上光滑,啥也没有。那么恭喜你,这个壳可能已经无数次客串过新鲜扇贝了。
4.看价格
正如报道中说的那样,某非沿海城市,一个新鲜扇贝要6、7元钱,而用于“组装”扇贝的扇贝丁才5毛。对于价格异常低廉的扇贝,大家就该长个心眼了。
扇贝的事情其实是个小事,说到底其实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当别人用组装扇贝以10元三个的价钱出售烤扇贝时,那些用新鲜扇贝做原料的店主注定挣不到钱。
下次吃扇贝前,别忘用文中教的方法,辨别下扇贝是不是组装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组装扇贝成本不到1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组装扇贝成本不到1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